「小魚老師,寶寶上游泳課一直哭怎麼辦? 」這是不少家長都會碰到的問題。對較敏感的寶寶來說,泳池好比大海、一起上課的同儕好比外星人,不熟悉的人事物常會伴隨著焦慮與害怕,因此有些較緊張的寶寶可能就會在泳池哭泣。下面是寶寶在泳池哭泣常見的三個原因,但每個寶寶的氣質也都不同,這時就需要家長觀察寶寶哭泣的原因,進而才能找到有效安撫寶寶的方法。
基本生理需求
若寶寶因為肚子餓或想睡覺等原因哭泣,是最難被安撫下來。此時寶寶最需要的就是滿足吃飽或睡飽的生理需求,而這需要家長事前的準備與規劃寶寶的作息,因此建議家長在安排課程的同時也要考慮寶寶的作息時間。此外,避免在寶寶感冒或是施打疫苗的三天內帶寶寶游泳,避免因生理狀況不穩定而影響到寶寶情緒。
對泳池環境感到陌生
在0-4歲的各種親子課程(親子瑜珈、親子音樂、親子畫畫課…)之中,親子共游課程難度應是名列前茅。舉凡更衣沖洗準備用品等實質上需要準備的物品較多以外,更重要的是,泳池環境是家長與孩子平日較不習慣的環境。
就算每天都會洗澡接觸到水,但進入泳池後全身感受到水的浮力與阻力程度,也與在家洗澡的感受截然不同。水流、浮力或是腳踩不到地的感受,都是寶寶在陸地上未曾體驗過的感受,有些寶寶會因此感到緊張而哭泣。
這些,可能都還是源自於寶寶對於泳池需要適應時間,因此如何幫助寶寶適應則非常重要。
避免太快加入課程的團體之中,建議可由家長先帶著孩子在團體之外玩玩具,因為進入團體就是增加孩子的壓力源之一。
這時家長可以增加和寶寶身體的接觸,例如讓寶寶像是無尾熊一樣抱著家長,增加與家長的肢體接觸,等待寶寶習慣水的感受且情緒較穩定後,再嘗試改變抱姿,漸進式地增加寶寶對於水流與浮力的體驗,會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因此許多寶寶在家洗澡可能很愛玩水,但到泳池仍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
對陌生人感到緊張
寶寶也有可能會因為較多不熟悉的大人(老師、同學的家長等)過多的眼神接觸、被陌生人注視而感到緊張。
儘管寶寶眼睛會一直盯著不熟悉的大人,但這時候的寶寶可能是較緊張且焦慮地盯著,若被注視,則會讓寶寶壓力值上升。
建議可先帶著寶寶在稍遠的距離,觀察團體的進行,也可以降低因為陌生的老師或同儕注視而感到緊張。
因此對於在初期適應階段,避免過多的和寶寶互動,會讓寶寶較容易感到放鬆,漸進式的在每次適應過程之中,增加和寶寶的互動,會幫助寶寶感到安全。
較多觀察時間可以降低怕生寶寶的壓力。從遠方看著其他寶寶在玩遊戲,跟著大家唱一樣的歌給寶寶聽,增加寶寶對於團體的興趣,漸漸的小朋友表情放鬆後,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加入團體中了。
比起課程中教的動作,更重要的是安撫寶寶的技巧
當寶寶在親子共游的課程哭泣時,比起課程中教的動作,更重要的是安撫寶寶的技巧。
若無法好好觀察寶寶的需求,則會導致課程中家長與寶寶都感到挫折,進而放棄帶著寶寶體驗水中的世界,真的非常可惜。因此,事前安排好寶寶作息、理解寶寶哭泣的原因,都有助於讓寶寶有正向的親水經驗。
而親子共游的最大樂趣就在於享受家長與寶寶之間建立絕佳的默契與信任,對於氣質較敏感的寶寶,更需要家長從容不迫的引導,讓寶寶能慢慢愛上水的世界,享受水的樂趣與水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