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教養

正向教養 家長課程筆記+感想(2022.05.22 一日課)

正向教養家長課程筆記

老師說,從他開始實踐正向教養,他覺得孩子變得很可愛。

正向教養的精神是什麼呢?

不打不罵只是手段的不同,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價值感」跟「歸屬感」。

父母的管教是源自於愛,正向教養正是讓孩子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這份愛跟幸福,孩子也會發自內心的想要改變行為,共同讓這個家更美好。

「試想自己在一個最有歸屬感的地方,我們的感受是什麼?會想要主動為這個團體做些什麼嗎?」

#我是我的孩子

課程一開始,大家用孩子的身分,介紹孩子自己、也介紹孩子心中的父母。

這是一個很棒的反思、同理過程,成為父母之後,我們眼中恐怕只有孩子;那以孩子的眼光,是怎麼看待自己和我們父母呢?

可能因為跟先生一起參加,我覺得這一個橋段,更顯得珍貴。以先生扮演孩子的立場,是怎麼看我這個媽媽呢?他們眼中的我,還有我自己心中的我、理想的我,那些微的落差感,讓我心酸酸的(然後就哭了)。

其實我覺得這個活動也呼應後面的 #能力巨人,實際上用身高的差距,去感受家長罵人的張力(情緒攻擊),想想光是講話略大聲一點,在孩子眼中就是恐怖的巨人浩克了吧!

真的要提醒自己,如果忍不住動怒,要站遠一點降低威脅感(這是我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是好好說話。

接下來,認識自己還有 #王牌

老師提供了一些例句、想法,讓大家挑看看自己最符合的樣貌,以及退回自己最不想要收下的「包裹」。

我退回的是「痛苦、壓力」。

沒想到不管有壓力、沒有壓力的時候,我都是一隻徹頭徹尾的烏龜。

無法承受與人爭執,追求相安無事,在教養孩子時,就變得容易妥協。雖然我自己覺得,我有挺堅持原則的,但確實普遍時候我還是很怕孩子/身邊的人爆炸。

老師補充說這樣的家長很容易讓孩子累到掛,以避免哄睡的衝突。

不過這樣的結果,也剛好跟先生的「獅子」互補。(一個容易起衝突的代表)

#想法_感覺_行動

這大概是貫穿一整天課程的主軸吧。

真的在忙碌的育兒生活中,很多感覺湧出來的時候,我們都沒能好好的梳理他,感覺背後的想法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因為你的想法/信念,所以你採取了什麼行動。

從開關啟動,就幾乎決定了這事情的結果。

父母真的很需要時時反思,在每一個我們不小心「失控」的場合,是什麼想法驅動著我們,那些想法有沒有別的可能性呢?只要我們願意去改變,不管哪一個環節,都可能迎來不同結果。

#育兒的困難與挑戰vs期待的品格與技能

「過度堅定」vs.「過度溫和」;

「鼓勵」vs.「讚美」vs.在旁邊看著別人接受鼓勵/讚美。

透過擔任家長實際說出口、以孩子的角色接收這些話語,真的是深深感受到言語的「份量」,舉足輕重。

我很喜歡團員分享的:

「被一直稱讚好棒、好孩子,讓我覺得很爽!可是我覺得我好像要一直保護這個光環,讓我不會想去嘗試新事物、害怕失敗。」

那些我們日常面臨的種種育兒挑戰,每次都讓人陷入危機感,又是哪邊做錯呢?孩子到底有什麼問題?孩子的行為背後,可能都是來自於一些「錯誤的目的」,或是被大人的話語影響。

在每一個育兒挑戰出現的時候,都是教育最好的時機。這大概在各大教養書上都提到過,但真的很難啊。

「用比較好的方式去跟孩子說話」這件事情,真的很需要不斷地練習。

(這讓我想到《父母的語言》)

#掌中腦

很喜歡老師對於杏仁核還有前額葉皮質的介紹,言簡意賅。認識孩子的第一步,我也覺得應該是先認識腦科學,畢竟孩子的不成熟就是來自他大腦的不成熟阿。

用腦幹的路徑、用前額葉皮質的路徑讓杏仁核冷靜下來,其實都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最簡單的就是讓火山爆發、路徑走完就好了,甚或是給杏仁核另一個刺激源(威脅、懲罰)。這也是上一代教導給我們,面對壓力、痛苦的應對方式。

但是,回歸到我們期望帶給孩子的長遠影響,純粹的發脾氣並不會給孩子任何正面的學習。

我很謝謝老師說的:

「我們這一代很多是這樣(打罵)被對待的,自己也還在練習怎麼去處理這些反射性戰與逃的反應,而我們已經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了,這真的很不容易。我們是跟著孩子一起學習的!」

我們不用做的很正確,也沒有所謂對的教養方式,是我們要真真切切地把我們的關愛、也許我們的擔憂,傳遞給孩子。用這樣的態度就好了!

其他族繁不及備載:

#錯誤目的表 提醒了我們,行為只是行為,我們還是應該要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他內在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孩子真的還是孩子,他們會有錯誤的以為, 真的很仰賴家長的耐心與智慧,願意去感受孩子的內心。

其他還有 #積極暫停區 與隔離的差異、放鬆自己的 #SCOPE 等等,讓情緒跑一會兒、安頓好自己,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後記:

我還記得我一開始接觸正向教養的書,是在我育嬰假的時候,不過這樣教養的路上,真的很疲憊(不打不罵就是你要想各種招數阿,而且失控的時候更是懊悔莫及)。

育兒的挑戰每天每分每秒都會發生,總是有黔驢技窮的時候。這次上課,把之前我看的好多書裡面的精華又集大成!重新融會貫通~

也因為很多的角色扮演,很多的立場交換,更能感受到這些工具技巧引導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老師也不斷提醒的,在這之前一定要先好好安頓好自己,當要火山爆發之前,趕快抽出覆蓋的卡牌,看看這次要用什麼招。

謝謝 童趣悠游 還有無畏疫情幫助這堂課成行的朋友+偉大的媽媽社群XD


*感謝學員家長無私地分享。本文經家長學員本人同意後,轉載於童趣悠游官網,點此看原文

*看更多正向教養課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