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媽跟游泳教練
各位爸爸媽媽好,我是筱崴老師,目前擔任三寶媽跟游泳教練,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我自己。我從國中時期開始接觸角力專項運動,練了十年一路到大學。大學念的是文化大學國術系後來轉到國立台灣體育學院競技運動學系。也曾經到美國參加世界大學運動會的比賽。
因為轉學的緣故,所以延畢了一年。延畢那一年我一邊練習專項,一邊找工作,也因此接觸游泳教學領域。教游泳兼當救生員,在教學上得到了不少回饋跟成就感,因為這樣愛上了游泳教學。
人家都問我練了角力十年怎麼不去教角力反而去教游泳?也許是因為我小時候住河邊常常玩水也很喜歡水,所以水性還不錯。記得小時候玩的遊戲是從樹上盪鞦韆跳進水裡,好懷念小時候的時光。
接觸嬰幼兒游泳的契機
教游泳時間久了,各個年齡層都會教到,唯一比較沒有接觸的是競技游泳的選手跟嬰兒。2014年剛好有個機會,中華游泳救生協會(STAT)有開嬰幼兒游泳教練的培訓,課程為期半年每周一次,是一套非常扎實的課程。上課的內容相當仔細,每個領域都會講到,比如說嬰兒生理發展、嬰兒心理發展、嬰兒腦部發展、嬰兒按摩、嬰兒營養……….今天這堂課講生理,這周回去要求我們寫報告,給我們回去查,下周回來探討這個主題,主題探討完,講師再分享一些知識。半年下來了解很多嬰幼兒相關資訊,其中包括嬰幼兒的潛意識、感覺統合、心理、生理,還有親子教育的部分。
感覺統合的重要性我也是接觸了嬰幼兒游泳才知道。比如諺語說:「一視二聽三抬頭,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發牙,十捏周歲獨站穩。」你會了解到什麼時期該做什麼樣的動作。如果孩子在某個時期沒有去做到該做的動作(前後值差二個月都是正常的範圍)可能會造成日後的影響。比如六個月~十個月的這段期間是需要爬行,當孩子沒有做到爬行這個動作的時候,對於「不對稱性張力反射整合」及「對稱張力反射整合」會產生影響。
不對稱張力反射-ATNR,在胎兒時期就存在,表現動作是當頭轉向一側,同側手腳會伸直,對側手腳則彎曲;對稱張力反射-STNR是一種嬰兒4-6個月大左右開始會有的一種原始反射動作,當嬰兒的頭抬起來時,頸部肌肉張力讓雙手臂自動伸直,並且雙腿同時彎曲的自然反應;當頭低下來時則相反,雙手臂放鬆彎曲,並且雙腿同時伸直。
ATNR出生後就會出現,約4-7個月整合,STNR約6-8個月出現,9-11個月逐漸整合。若大腦發展過程中這些反射動作未被整合,除了會影響孩子動作表現,未來還會影響兒童的學習和專注力發展!
這個時期家長如果不讓孩子多爬,而這個反射動作未消失,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影響學習及社交的行為表現,例如:低頭寫作業時,整個人趴在座位上(受STNR影響),或坐姿歪斜,頭轉向時,腳不自覺伸出(受ATNR影響,容易被師長糾正,且也較不易維持坐姿,上課時容易扭動不安,影響學習表現。
親身體會嬰兒發展的重要性
這件事其實我有深刻的體驗,我家老二在六個月的時候大腿骨骨折,他沒有辦法練習到爬這個動作,所以他有受到影響。比如說阿祖(台語)走在他的前面,他眼睛轉過去他腳自然就伸出去,人家就問說你要伸腳去絆倒長輩嗎?我後來發覺那不是故意的動作,那是無意識的。有時候你看他摸人家一下碰人家一下,那都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動作,他需藉由後天很多很多的運動訓練去控制自己的身體能力。所以小時候在這個時間沒有做到爬的影響那麼大,我才驚覺嬰兒發展的重要性在於0到3歲這個期間非常重要。甚至有人說過”三歲看一生”,道理就在這裡。這也是我在接觸嬰幼兒游泳後才發現。
對未來的願景
我在嬰幼兒游泳教學上會特別注重的有三件事,第一是安全,第二是互動,第三是營造上課快樂的氛圍。而做為一個嬰幼兒游泳教學的教師,我覺得要有耐心,要不斷的學習。嬰幼兒游泳在國外其實是很普遍的,希望嬰幼兒游泳未來在台灣能夠更普及,期許每個孩子都能接觸到。上嬰兒游泳課家長除了要有時間、要願意下水、有一些經濟能力、還要不怕麻煩,因為嬰幼兒游泳上課前後要準備許多事情,只為讓孩子在水裡上那30分鐘或1小時,這些都是不容易普及的原因。我打從心底的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參與這樣的運動,因為真的能讓孩子的大腦及生理發展得更好。
童趣悠游團隊由嬰幼兒游泳老師、游泳教練、水療老師、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組成。我們積極的將正向教養運用在每一次的課程中,藉由創造孩子的內在動機,培養孩子對於水的興趣,享受在水中的悠遊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