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教養

孩子不收玩具怎麼辦? 如何養成收拾習慣?(上篇)


「快點來收玩具!」、「有沒有聽到,我數到三喔」、「再不收,我就要把玩具全部丟掉」、「哭什麼哭!生氣也沒有用,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你常因為孩子不收玩具而火冒三丈嗎?

孩子因為被要求收玩具後而哭得震耳欲聾,甚至出現許多暴走行為嗎? 其實,家長除了利用一些小方法引導孩子收拾玩具外,同時也需要試著看到孩子需要協助的地方,也許就可以減少怒火攻心的頻率。

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愛收拾呢?該怎麼協助呢?

注意力無法持續太久

對於收玩具習慣還不穩定的孩子,一次被要求收很多玩具是困難的。因此家長在孩子剛建立習慣的初期,需要提醒孩子每次玩完要收好,才能再玩下一個,避免孩子一次要收太多玩具。此外,由家長陪同一起收拾,也能幫助孩子完成收拾任務的頻率。

不理解為何要收玩具

使用行為的「自然後果」建立孩子收拾的習慣,例如散亂在滿地的玩具容易不見、走路踩到會跌倒等方式,讓孩子理解必須要收拾的原因。此外,在開始玩之前,先告知收拾是玩的一部分,並與孩子確認玩完要收拾,讓孩子為之後的收拾做預備。

自然後果:行為本身所造成的結果,並非由外在的規定影響。不收玩具,玩具零件不見了,這就是自然後果;但若是要求兒童不收玩具,就不能出去玩、收完才可以換到獎勵,即是人為制定的行為規範(包含獎勵、處罰等增強或剝奪策略),自然後果的方式可以降低孩子挑戰且故意的行為,且隨著年紀發展,讓孩子漸漸地有能力選擇對自己是好的行為表現。

玩具收納位置不明確

在家中一片混亂時,也有可能增加孩子混亂、不知所措的感覺。因此家中有清楚標示或將玩具分門別類的收納櫃子,讓孩子每次都將每種玩具固定放在同個地方,降低收拾的難易度。

有更想要做的事情

這種情況容易出現在親子館、親戚朋友家中有許多新奇有趣的玩具時。這時收玩具更挑戰孩子「衝動控制」的能力。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需要克制立刻想去探索的衝動,仍是較困難的。這時,觀察孩子的能力,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部分參與收拾,甚至是在孩子邊玩的同時,家長在旁可將玩具整理成讓孩子等下較容易收拾的狀況,都是容易讓孩子成功的方式。

如何建立收拾玩具的「習慣」?

家長們需要先瞭解目標應放在「建立習慣」,而非孩子是否能收完的「結果」。

在建立習慣的過程,需要家長大量引導和陪伴孩子一起收拾。但實際上孩子能夠真的收完的比例可能少之又少,家長需要先有這個理解,才容易建立孩子收玩具的習慣。

建立收玩具成為玩玩具的流程之一的習慣,就像是養成回家要脫鞋子的習慣一樣,有助於孩子願意執行,進而避免造成家長常處於氣憤的狀態。

從小開始建立習慣

在孩子快滿1歲到1歲半之間,會開始喜歡玩將物品收入盒子的遊戲。此時,即是孩子認知發展理解「容器概念」的階段,從這個階段開始,家長可慢慢開始引導「收收」的概念,藉由大量的示範、陪伴,孩子容易會因為好玩而跟著做。

大量陪伴與引導

隨著年紀慢慢增加,在1.5歲左右到3歲之間,開始會出現「雖然知道,但不想要配合」的行為。家長們不要期望只靠口語要求,孩子們就可以出現我們所預期的行為。在建立習慣的初期,需要家長「大量陪伴與引導」,待孩子習慣慢慢養成後,家長才有機會漸進式的減少協助比例,甚至只用口語提醒即可。比起一直想盡辦法嘗試引導孩子,有可能許多家長會直接幫孩子收拾,但在建立習慣初期,為了讓孩子同在一個收拾的情境下,「部分參與」收拾任務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孩子在這次的收拾中只負責收了10個積木、只是將每個玩具拿過來給家長,更也有可能只是負責拿著盒子讓家長把玩具丟在容器內。

讓收拾變有趣,增加孩子參與的動機

有趣的方式,可以增加孩子收拾的配合度,用腳趾夾、變成投擲遊戲、用盤子、夾子、湯匙、毛巾各種工具成為有趣的收拾、找玩偶一起來幫忙收、比賽誰收比較快…等,都是常用的方式。

幫助孩子開始第一個步驟

常常在孩子叫不動時,其實更有效的方式是把玩具直接拿給孩子,利用自然輕鬆的口氣開始收拾,或是假裝詢問這個玩具要放在哪個盒子呢? 這些方式可以降低孩子被要求後的抗拒,且同時幫助孩子開始也是幫助孩子的「起始」能力,讓收玩具這個任務更容易被完成。

起始能力:在動作上來看,當大腦要開始一連串的動作時,「起始」能力如同一個開關,按下開關後,大腦接著才會開始接下一連串的動作產出。而從行為解釋時,可以理解成讓孩子沒有猶豫的情況下就開始下一個該做的事情。

建立「倒敘鏈」的練習

倒敘鏈(backward chaining training)是指在多步驟的活動中,讓孩子從最後一步驟開始學習,當孩子能做完最後一個步驟後,再依序接著練習前一個步驟。

例如在穿鞋子練習過程中,先執行最後黏上鞋子的步驟,等待孩子穩定後,再往前學習把腳套進去。此練習方式除了幫助孩子較容易記憶起每個步驟外,更能在每次的學習都讓孩子有成功的回饋。運用在收玩具上,最後一個玩具都交給孩子收,孩子通常會較願意執行,同時孩子也可以有完成的正向回饋。

小結

讓孩子留在收拾玩具的情境,是建立習慣初期非常重要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孩子有成功的收拾經驗、知道收拾是必須的流程之一。同時傳達家長對於物歸原位的要求與堅持,慢慢培養孩子收拾的耐心。將孩子留在收拾情境,可以說是為了之後建立收拾習慣在打底。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尤其是2-3歲階段,正向經驗的回饋是建立行為模式最適合的方式,因此本篇會先以正向的引導技巧為主,但若孩子真的不願意配合,威脅把孩子的玩具丟掉適合嗎?或是有甚麼其他方式呢? 這個議題會在下篇繼續探討!

【延伸閱讀】 孩子不收玩具怎麼辦? 如何養成收拾習慣?(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