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一類型的運動,幾乎都能促進感覺統合的發展,每個運動對於各個感覺系統刺激量的多寡不同。因此,對於不同類型的孩子,可能就會建議不同的運動,來增加孩子感統發展。
因應疫情因素,居家時間大幅增加後,孩子們的運動時間明顯下降,尤其在前庭覺與本體覺的刺激更容易因此而不夠,進而影響孩子在日常生活的表現。以下,列出前庭覺與本體覺的介紹與適合的孩子,讓家長在安排居家活動的時可以參考。
前庭覺
就像是聽覺負責偵測聲音,前庭覺即是負責偵測頭部、身體的位置或速度的改變,因此像是翻跟斗、跑跳、溜滑梯、盪鞦韆等活動都是前庭覺豐富的活動。前庭覺刺激腦幹內的網狀活化系統(RAS),而RAS就是負責掌管警醒度,意即我們的清醒狀態。
哪一類的孩子需要多執行前庭覺活動呢?
在家中常常呈現懶洋洋的靠著沙發、做事情比平常更慢條斯理、常常好像都在發呆、吃飯速度比、平常更慢,一口飯含很久、明明已經起床很久卻還像剛起床…,針對這些行為的孩子,其實就是「警醒度不足」,如同尚未開機的電腦,此時則非常建議多安排前庭覺活動,讓孩子呈現「更有精神」的樣子。
居家前庭覺活動
鬼抓人、跳高、跳遠、跳繩、躲避球(閃躲奔跑與改變方向)、翻筋斗、跳舞、轉圈圈、側滾等,都是很適合讓孩子容易「清醒」的活動,當孩子大聲笑出來,且積極躍躍欲試的時候,此時孩子的警醒度與專注力也會大幅提升。
適合時間
提高警醒度的前庭活動,可安排在每日早上或是每餐吃飯前,讓孩子顯得更有精神。
本體覺
本體覺是負責偵測肌肉與關節的位置,讓孩子更能認識自己的身體,且因本體覺的受器位於肌肉與關節內,因此當需要出力或是較多伸展的攀爬、推、拉等動作,都能提供孩子豐富的本體覺活動。本體覺活動幫助孩子冷靜、降低衝動行為表現。
哪一類的孩子需要多執行本體覺活動呢?
若孩子近日比平常呈現更躁動不安、東撞西跳、坐不住、常常從事很危險的動作(攀爬不穩的平面…),家長們則更需要多讓孩子玩一些本體覺遊戲,幫助孩子冷靜一點。
居家本體覺活動
拔河、匍匐前進爬、蹲著玩(或幫忙擦地)、搬運東西、推拉重物等出力的活動,都具有豐富的本體覺,讓孩子能較靜的下來。甚至在上線上課程時,若孩子坐不住,也可以鼓勵孩子嘗試使用蹲姿(避免用處罰的口吻要孩子蹲著),幫助孩子更能靜下心學習。
適合的時間
安排在晚上睡前1-2小時左右,給予本體覺的活動,更能幫助過度興奮的孩子冷靜與入睡喔!
因應疫情,孩子們缺少了許多大動作遊戲的機會,因此本篇特別針對前庭覺與本體覺做討論,而較少著墨在觸覺遊戲,但並不表示觸覺活動不重要喔,若是覺得孩子特別敏感,一樣可以給予孩子較多觸覺的遊戲,像是剪剪貼貼、洗菜、玩水,甚至對於情緒起伏較大的孩子給予較多擁抱的深壓覺都是非常適合的。
在此也給家長們一點小建議,若有考慮採購玩具渡過這段居家防疫生活的家長,可以把大動作類型的器材擺在前面的順位,畢竟居家環境對於大動作遊戲是比較限制,更需要花心力幫孩子營照出大動作遊戲的機會。
小小的提醒家長,無論孩子需要的是偏前庭或偏本體覺的動作,更重要的是家長如何把這些感覺包裝在遊戲當中,讓孩子從事適合的運動,過度的要求或強迫,無論對於家長或孩子,都會讓居家防疫生活更辛苦。
後記
小魚老師購買的是迪卡儂的彈跳床。迪卡儂這款彈跳床重量上限為100公斤,適合親子一起玩樂,增加彈跳床的趣味性!缺點是周圍是由彈簧固定,且未做緩衝軟墊,若購買建議額外自行加工緩衝。(迪卡儂另一款兒童彈跳床周圍雖有緩衝軟墊,但體重上限只有60公斤,不適合親子一起跳)。另有護網型彈跳床可選購,優點是較為安全,不用擔心孩子跌落,缺點則較佔空間、且無法結合跳上或跳下跳跳床等動作遊戲。
針對還不會離地跳的孩子,彈跳床是很適合的輔助工具,容易誘發孩子出現彈跳的動作,故一歲半到兩歲的孩子雖還無法離地跳,也是可以考慮在家中考慮添購的器材之一。
三到四歲的孩子,則可以增加彈跳床遊戲的豐富度,例如跳高和家長擊掌、邊跳邊丟球瞄準目標等,隨著年紀增加,5-6歲的孩子甚至能挑戰跳下接球等較高難度的動作計畫與反應時間的遊戲。
同時是職能治療師、游泳教練的我,喜歡和孩子相處,無論是在水中抑或是育兒路上,希望能藉由專業背景知識,陪伴家長與小孩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