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素英 老師
身為父母的您,最近有感到生氣嗎?這個生氣如果用1-100分表示有多強烈?為什麼會生氣?這個生氣是怎麼被表達?同樣的問題如果以孩子為主角,答案會是什麼呢?
什麼是生氣?
生氣是祖先保留下來的重要基本情緒,這種情緒常出現在想要達成的目標遇到阻礙時。孩子容易感到生氣的來源包括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或想要遇到阻礙,例如想要買東西父母不給他買、想要玩手機被限制等等。
而在學習時遇到困難或阻礙也是常見的生氣來源,特別是幼兒期以後,孩子出現對各種技能學習的渴望,及社會期待,例如體能運動、言語表達、解決認知性的問題、跟人融洽相處,甚至是數學、國語、藝能等學科學習。
生氣的產生跟大腦一個長得像杏仁形狀的部位「杏仁核」,以及交感、副交感神經的運作有關。通常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會讓孩子處在平靜與放鬆狀態,一旦遇到阻礙或挑戰,交感神經會啟動與增加活動,這樣的變化讓心跳加快、身體緊繃,讓身體轉為備戰狀態,以利為局勢採取一些行動。遇到困難或阻礙時生氣幫助孩子具備面對或克服困難或阻礙的身體能力及增加動機,增加達成目標可能。
生氣與困難克服
心理學家觀察嬰兒在目標阻礙生氣,與持續努力克服困難、以及克服障礙後愉悅的感受有關。生氣時常見的皺眉、嘴巴緊閉表情,與沉思類似,意涵生氣也具有喚起思考的功用,幫助孩子考慮其他突破障礙的方法。如果孩子都不會生氣不見得是好事,反而要留意是否出現動機不足、或是發展問題的徵兆。
生氣與年齡的頻率
一般來說,六個月大以前孩子就會感到生氣,一歲前後頻率逐漸增加,二、三歲時達到第一個高峰。三歲以後隨認知、講話能力及調整生氣能力的進步,進入較平穩時期,到國小高年級至國中此青少年時期生氣頻率會再上升。
生氣因人而異
生氣是人的共同經驗,有正面功用,會因發展階段有變化,但是生氣的感受、反應強度、表達方式及調整生氣的能力有極大差異。例如在學習遇到同樣的阻礙,有些孩子比較不會生氣,有的比較會生氣,有的反應強烈,有的較溫和,有的邊抱怨邊努力,有的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目標,需要調整好情緒才能再出發。
有些孩子會對自己生氣、把氣發洩在旁人或讓他挫折的物品,做出破壞、危害自己或別人的行為。而過於強烈或頻繁的生氣,容易干擾理性思考,影響調控情緒能力的發揮,長時間陷在情緒中,錯失面對問題、跟他人溝通機會、甚至嚇壞周遭人,不利於獲得必要的協助,影響表現與學習。
結語:接納孩子的生氣
生氣是重要與普遍的情緒經驗,生氣跟水一樣可以載舟,會促進孩子採取一些行動面對困難,朝向目標邁進,因此孩子的生氣需要被接納與珍視。
然而破壞性的表達方式,經常、太強烈或持續太久的生氣,如洪水或惡水可以覆舟,阻礙前進,甚至造成漩渦困境,需要被涵養與調節。
【延伸閱讀】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現職為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擔任過醫學中心及特殊學校全職臨床心理師。
專業興趣與專長為兒童社會情緒發展、社會情緒行為問題處理、親職議題與諮商。熱愛心理健康的促進及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工作聯絡: suyinghuang1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