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游泳

兒童職能治療師告訴你寶寶游泳的好處是什麼?

寶寶游泳的好處

大家好,我是兒童職能治療師小魚老師,也是兩個小朋友的媽媽。這幾年來有許多游泳教練或是不同領域的專家投身到推廣寶寶游泳的領域。這邊說的寶寶游泳也有人叫嬰幼兒游泳或親子共游。

無論是針對一般寶寶或是特殊寶寶,一直以來游泳都是職能治療師常常推薦的活動。利用水的環境,可以包裝成許多有趣的水中活動,幫助寶寶在感覺統合、動作、情緒等各方面的發展。

下面我會用兒童職能治療師的觀點,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來告訴大家寶寶游泳的好處,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幫助寶寶發展感覺統合

給予寶寶豐富的感覺輸入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重要基礎,針對0-2歲的寶寶來說,此階段同時也是感覺動作發展階段,寶寶們藉由豐富的感覺經驗,同時也會刺激動作的發展。水中環境具備阻力、浮力、水壓之特性,提供豐富的本體覺、前庭覺與觸覺,是提供感覺統合發展很適合的媒介。

誘發動作發展

一歲以前的寶寶在練習「抗重力」的動作,也就是爬行、坐姿、扶站等大動作發展階段時,肢體需要對抗重力才能完成這些動作,而在水中因浮力抵消重力的限制,讓寶寶更能完成動作。例如在發展坐姿的寶寶在傾倒的過程中,寶寶更容易因為有浮力的幫忙而維持坐姿的平衡。而針對年紀較大的學齡前孩子,水中同時也提供有別於陸地上的動作經驗,幫助孩子「動作計畫」的發展。

「動作計畫」是指在執行新的動作前思考如何運用肢體來完成目標。過程中會將動作拆解成小步驟,並依序完成每個小步驟,幫助個體可以達成目標。例如在練習水中站立的動作時,需要先腳踩穩再將頭抬起,但若順序相反則可能無法完成此動作。

穩定情緒

針對較亢奮的寶寶,水所提供的觸覺,以及在水中移動所增加的本體覺回饋,讓過度興奮的寶寶們可以較冷靜下來。針對較敏感的寶寶,水中均勻的觸覺,有如被擁抱的感受,讓寶寶較容易放鬆情緒。而較敏感的寶寶,在嘗試的過程中可能需要較長的適應時間,這個時候如果過度勉強寶寶容易適得其反,導致寶寶抗拒。這並不代表寶寶真的不喜歡水,如果家長有技巧的引導寶寶適應,寶寶們就會慢慢展現出對水的喜愛。

增進親子互動品質

親子共游的過程中,並不是家長單純陪著就可以增進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家長引導寶寶的技巧:能適當的觀察與回應寶寶的需求。而在家長引導寶寶的過程中,寶寶們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的感受,此時才能增進親子關係,提升寶寶對於家長的信任感與安全感。

注意寶寶安全,考慮寶寶的情緒

看完上面寶寶游泳的好處介紹後,仍需提醒家長在嘗試帶著寶寶接觸游泳活動的過程當中,需要留意寶寶的安全,無論寶寶是否有穿戴浮具、泳圈,絕對不可以讓寶寶離開視線。 另外在嘗試親子共游的課程時,需先考慮寶寶的情緒狀態,避免急著帶寶寶做動作而忽略寶寶的感受,在寶寶對環境感到輕鬆自在後,才有機會顯現出對水的喜愛。